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落实党的二十大凤凰体育平台“推进教育数字化,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、学习型大国”的部署要求,引导青年学生在基层实践中找准教育痛点、贡献青春力量,8月24日,萤火暖童实践队赴合肥市长丰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,通过调研献策、趣味支教、红色研学等一系列实际行动,队员们积极为乡村教育发展注入青春动能。
调研把脉乡村教育转型困境
8月24日清晨,实践队整装出发,奔赴长丰县。途中,团队明确了“调研攻坚+支教服务”双任务分工。实践队围绕“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落实困境”主题,以“硬件-师资-学生-资源-机制”为核心框架,展开首轮调研。队员们分组走访了镇中心小学及周边2所村小,实地查看多媒体教室、智慧黑板等设备使用状况。
实践队还走进15户学生家庭,重点了解家庭数字化设备配备与使用情况。调研显示,留守儿童家庭中仅4户拥有可用于学习的电脑或平板设备。队员们面向家长发放了《孩子兴趣爱好培养调查问卷》,回收有效问卷86份。数据表明,72%的家长希望孩子参与“艺术类”“科创类”兴趣活动,但65%的家长面临“找不到专业老师”“课程成本高”的现实困难。实践队系统整理调研数据,撰写形成初步报告,涵盖“硬件维护建议”“师资培训方案”“家校协同策略”等多个方面,并与镇教育部门负责人进行沟通反馈,为后续政策优化与落地提供了有益参考。
趣味课堂点亮乡村童心
8月28日上午,实践队在长丰县峰宁社区开展“智趣课堂”支教活动。队员们紧密结合乡村孩子的认知特点,精心设计“知识传授+艺术启蒙”双模块教学内容。在知识环节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“数字设备安全使用”常识,帮助孩子们识别网络不良信息;艺术环节则教唱红色儿歌《童心向党》,编排简易舞蹈动作。孩子们纷纷挥动手中画笔,将对“未来家乡”的美好想象绘成一幅幅充满童真的画作,课堂气氛热烈活泼。课后,队员们还与孩子们进行一对一交流,倾听他们的学习心愿,并向学生代表赠送了文具套装。
实践队根据前期问卷反馈,特别组织“兴趣体验微课堂”,设置绘画和手工两个体验区,手把手教孩子们制作黏土模型、绘制乡土主题画作。“我从来没学过画画,今天画了我们村的稻田,太开心了!”五年级学生王梓涵举着自己的作品兴奋地说。活动结束后,实践队与孩子、家长合影留念。不少家长由衷表示:“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常来村里。”
纪念馆里感悟初心使命
8月29日,实践队前往合肥杨庙革命纪念馆与杨庙镇刘云峰烈士纪念馆,开展沉浸式红色研学活动。在杨庙革命纪念馆内,队员们驻足于“革命历程展区”,凝望泛黄的战地书信、锈迹斑斑的武器装备,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杨庙镇群众支援前线、投身革命的历史故事。随后,大家移步至刘云峰烈士纪念馆,“英雄事迹墙”上详实的文字记录与珍贵历史照片,生动再现了刘云峰烈士从投身革命到英勇就义的一生,其“为民族解放奉献终身”的坚定信念深深触动了每一位队员。全体队员在刘云峰烈士纪念碑前整齐列队,向革命先烈鞠躬致敬,并以右手握拳重温入团誓词。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荡在纪念馆广场上空,进一步坚定了大家“以青春之力服务基层”的信念。有队员在研学日记中写道:“革命先烈用热血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,我们更要带着这份感动与力量,立足实践,为乡村发展多做实事。”
此次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不仅让实践队摸清了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现实困境,也通过真诚付出温暖了乡村孩子的心灵,更在红色纪念馆的研学中补足了精神之钙。队员们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、锤炼了品格,真正实现了“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”的实践目标。下一步,实践队将持续优化调研成果,努力推动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乡村教育数字化助力方案,为助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凤凰体育平台的青年智慧与力量。